红 蘑
学名血红铆钉菇,又名红松蘑、松树钉、松树伞。
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铆钉菇科铆钉菇属。
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也是敖汉地区主要的野生食用菌之一。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宽3~15cm,初期钟形或圆锥形,后平展,中部凸起,浅咖啡色,菌肉带红色,干后淡紫红色。菌柄长6~10cm,粗1.5~2.5cm,菌柄长圆柱形且向下渐细,实心,有些上部有易消失的菌环,菌柄基部带黄色。菌褶延生。

【生境及分布】
红蘑在夏秋季松树林地的杂草丛里、腐叶下面单生或群生,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该菌是针叶树木重要的外生菌菌根,它必须与赤松、油松等松属树木形成共生关系。喜湿润,夏秋季雨水多时,生长量大,温度在18~20℃,生长旺盛。分布较广,我国内蒙古、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辽宁、四川等地区有分布。敖汉旗的松树林地里均有分布,出菇主要在立秋以后,出菇后应及时采摘。
【最佳采摘时间】
在敖汉旗,红蘑主要生长在立秋以后,出菇后应及时采摘。

【营养价值】
此菌质优、珍贵,菌肉肥厚,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有“素肉”之称,营养价值很高。它除了含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膳食纤维、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PP、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钾、钠、锌、锰、铜等营养成分。还含有多元醇等营养物质,不含胆固醇。
【药用价值】
子实体入药,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痰多气短,大便干燥、糖尿病、神经性皮炎等。还可治眼目不明,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此菇加青仁黑豆和瘦肉炖服,可治贫血。它含的多元醇,可医治糖尿病,含的多糖类物质还可抗肿瘤。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1.8%,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红蘑有很好的抗核辐射功能,据俄罗斯研究发现,红蘑能在遭受过核污染的地区很好的生长,而其他生物的生存则不那么乐观。中医认为经常食用红蘑可益肠健胃、止痛理气、美颜健肤、防止早衰、强身健体。
【食用方法】
由于红蘑的营养丰富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是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爱美又害怕衰老的女性,多吃红蘑,可以抗辐射,防衰老。美食制作,可炒、炖、焖、溜、制汤、制酱等。烹饪前须用沸水焯一下。
1.肉炒红蘑

2.红蘑炒土豆片

【食用禁忌】
食用菌类过敏者忌食。
【文化欣赏】
野生红蘑,民间食用无从考证,但人们在长期的采摘红蘑过程中,也总结出了红蘑的生长规律。郑德胜在他的作品《家乡的红蘑》中写道:“山脚山梁,洼兜朝阳,树稀蘑密,林小菇大,松柞相邻,蘑菇成群,杂树相间,蘑大如伞,沟沟坎坎,蘑菇撑伞。”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有赞赏,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蕈子》中写到:“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山膏松暖都渗人,蒸出蕈花团戢戢。”诗文将雨后松林中蕈菌(红蘑)的蓬勃长势、村人在林下忙于采集的劳动场景以及蕈菌的美味描写的绘声绘色,极具艺术感染力,影响颇深,以至明代诗人史迁还用一首《菌子诗》:“松花冈头雷雨急,坡陀流膏渍香汁。新泥日蒸气深人,穿苔破藓钉戢戢。”以原韵与之遥遥相和,意趣盎然。(作者:孙喜雅)

一 审:白代色
编 辑:李 盈
核 发:孙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