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下旬,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遗址迎来重要进展——一座大型钢结构保护框架已全面搭建完成,标志着这一红山文化遗址的临时保护设施正式竣工。该设施覆盖面积达1260平方米,将已发掘的积石冢、祭祀坛及墓葬区进行严密保护,有效抵御风雨侵蚀,为后续文物保护提供了稳定结构支撑和应急保护范例。
施工单位施工期间始终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安全生产为底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为原则,全力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工程建设期间,市、旗各级领导多次深入临保工程一线,亲赴现场指导施工,破解难题,全力筑牢文物保护安全屏障。
元宝山积石冢遗址是内蒙古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首次揭示“坛冢合一”的祭祀与墓葬复合结构,距今超5000年。2024年的首期发掘中,考古人员在此出土了3件红山文化玉龙,其中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龙为迄今考古发现体量最大的玉龙,一同出土的还有玉环、玉璧、玉蚕、玉鸮等百余件玉器。其精湛的工艺印证了红山文化晚期玉器制作的高度成熟。此次搭建的钢结构保护框架不仅覆盖已发掘区域,还为今年4月份启动的二期发掘预留了空间,确保考古工作与文物保护同步推进。
元宝山积石冢临保设施的竣工,是红山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元宝山积石冢的发掘不仅对提升北疆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的案例,更为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提供有力支撑。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未来,这一“璀璨星辰”将继续照亮中华文明探源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