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饮图:绘于南塔乡下湾子5号墓墓室南壁。画中四男子均头戴交角幞头。右数第一人面含微笑,双手捧碗;第二人回首向内,双手捧一黄色圆盘;第三人立于第二人背后,低头回首;第四人双手抱修瓶扛于左肩,足穿草鞋。四人前置一方桌,云状板腿,桌下放置一修瓶,桌上摆放着温碗、执壶、盏及西瓜、石榴、桃等水果。西瓜、石榴出现在辽代绘画中尚属首例,因此该图对于研究辽代的饮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春猎备图:绘于喇嘛沟墓墓室两壁。图中5名契丹男子分别擎海东青、捧靴、抱琴、执弓箭、腰挂扁鼓准备出行捕获天鹅。海东青是春季狩猎的必备之物,它小而俊健,能击天鹅。猎获天鹅时,“远泊鸣鼓,待天鹅惊起后,将海东青放出,海东青飞向高空后便俯冲下来将天鹅拽到地上,势力不加,围猎者,举锥刺鹅,取鹅脑以饲海东青。此图为研究辽代的四时捺钵制度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
打马球图:绘于皮匠沟1号墓西南壁。画面共画5人5骑,依次排开,分明对阵,正中一红色小球飘飞空中,正由两骑相对挥动月杖在奋力拼争,显示出比赛对抗之激烈。
马球是契丹民族十分喜爱的体育运动,从皇帝到吏民,打马球已成时尚,这在辽史中不乏记载。而辽代马球比赛具体场面史书却记载甚略。1991和1995年分别在敖汉旗的皮匠沟和七家辽墓中,见到了辽代马球比赛的场面,实为难得的珍贵资料。这也是我国仅有的两幅辽代打马球的图像资料。
荷花图:绘于南塔子乡下湾子5号墓墓室西北壁。画中前为两片大荷叶,中间为四朵盛开的荷花,交错分布,疏密有致;后为芦苇,下为波浪粼粼,水草成排,两侧为两株菱角;荷花、芦苇等随风摇曳,一幅水乡景象。
门吏图:此图绘于四家子镇羊山3号墓墓门两侧。东西两侧各画一契丹门吏,双手执竹柄瓜状骨朵,腰佩长刀;身着蓝色圆领窄袖长袍,腰系黄色带,足蹬黑靴,髡发,只留鬓上两处结成辫从耳后下飘;两人面含微笑,嘴微张,似在对语。
墓主人宴饮图:此图绘于羊山1号墓墓室东侧壁。墓主人端坐在椅子之上,旁边有汉人和契丹奴仆捧瓶端杯正在侍候主人饮酒。小方桌上放置有果盘,这一盘盛有石榴、桃、枣等,这一盘盛有三个西瓜,饮酒时佐以水果。石榴,原产于安息(现伊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种子,石榴随之传入我国。西瓜,原产于非洲,公元10世纪传至中亚地区,传入我国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汉代,一说是耶律阿保机破回鹘得到西瓜种。公元945年,西瓜引入契丹,记录了契丹民族种植西瓜的情况: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的冬瓜,而味甘。此图的内容多表现墓主生前奢侈的饮食和华丽穿着打扮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对于研究辽代人的饮食起居有重要的价值。
双鸡图:绘于南塔乡下湾子1号墓甬道东壁。一对雄鸡一前一后健步行走。后者振翅杨尾引颈高歌,前者回首静听。画技采用写实与工艺相结合的手法,布局疏密有致。该幅壁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对于研究辽代人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