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人民政府 丨 敖汉旗人民政府
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 无障碍浏览
蒙文版
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首页
  • 走进敖汉
  • 政务公开
  • 网上服务
  • 互动交流
  • 旅游敖汉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敖汉>旅游线路

史前文化研学游 |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到兴隆洼镇调研农耕产业发展情况

来源:兴隆洼镇人民政府 作者:梁忠升 审核:赵环宇 发布日期:2024-11-14 09:27
打印
【保存】
【 字号: 大 中 小 】


11月13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杨泽蔚一行4人组成的调研团到兴隆洼镇调研农耕产业发展情况。

调研团一行通过实地踏查、听取介绍、和座谈访问等方式,先后到兴隆沟遗址、兴隆洼遗址、大禾农业有限公司和嘎岔村委会及相关合作社进行调研。详细了解了兴隆洼镇在农耕产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调研团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记,详细了解了兴隆洼镇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发扬、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引领和订单农业种植的各方面情况,为开展好相关情况案例提供充分佐证。

在兴隆沟遗址,调研团一行通过讲解员介绍,知晓了一粒米的前世今生,知晓农耕产业的古老传承和现代促进意义。在兴隆沟遗址,调研团仿佛踏入了一座农耕历史的宝库。讲解员生动地讲述着,这里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最早的野生谷物采集到有意识的种植,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与智慧。那古老的炭化粟粒,是先民驯化植物的有力证据。遗址中的地层,像是一部史书,记录着不同时期农耕方式的变迁,让调研团深刻领悟到一粒米所承载的漫长岁月和深厚文化内涵。

在兴隆洼遗址园,调研团感叹史前文化的厚重和魅力,感受到兴隆洼先民在农耕领域的先驱和探索。巨大的遗址轮廓,在广袤的大地上勾勒出先民们生活的画卷。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承载着远古的记忆,每一寸土地都可能埋藏着先民们辛勤耕耘的故事。那古老的房址遗迹,错落有致,仿佛能看到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围绕着农田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序章。

在与兴隆洼镇副镇长尹建超的座谈访问中,听尹镇长如数家珍介绍全镇的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团感触颇深。尹镇长详细讲述了镇政府在农业发展规划中的思考与实践,从因地制宜选择农作物品种,到积极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再到克服重重困难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每一个决策背后都凝聚着镇政府对发展农耕产业的决心。他提到的那些为了农业发展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故事,让调研团成员们看到了无数人在背后为农耕产业默默付出。

在大禾农业有限公司,调研团实地踏查了仓储库、加工车间、成品库等,现代化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流程给调研团留下了深刻印象。恒温的仓储库中,存放的粮食堆积如山,这些粮食像是一座农耕产业的丰碑。加工车间里,先进的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从原粮到成品的加工过程高效且精准,严格的质量检测环节保证了每一件产品都符合高标准。成品库中,包装精美的农产品整齐排列,等待着运往全国各地,这是兴隆洼镇农耕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见证。

在嘎岔村委会座谈中,调研团与合作社负责人洽谈,了解到合作社在组织农民、整合资源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生产资料,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在种植环节,组织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水平;销售方面,打造集体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他们分享了与农民共同克服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困难的经历,也展示了丰收季节大家共同庆祝的欢乐画面。这些生动的故事,让调研团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兴隆洼镇农耕产业发展的基层力量。

此次调研,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们深入兴隆洼镇的每一个角落,探寻农耕产业的发展脉络。她们带着问题而来,满载收获而归。这次调研不仅是对兴隆洼镇农耕产业的一次深入了解,更是为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调研团成员们将把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化作知识的养分,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史前文化中的农耕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8 ah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9002805号-2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300045   蒙公网安备 15043002000017号

主办:敖汉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敖汉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476-4322588

地址:敖汉旗党政综合楼  邮编:0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