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敖汉旗黄羊洼镇,朔风渐起却暖意融融。放眼望去,千亩黄芪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身着厚衣、弯腰刨土、分拣根茎,饱满的黄芪带着沙壤的清润与泥土的芬芳被整齐码放,冬日暖阳下泛着金黄,阵阵药香在田野间氤氲弥漫。这漫山遍野的“草根”,正悄然蜕变成鼓鼓囊囊的“现金”,既勾勒出丰收在望的田园画卷,更书写着产业振兴的生动篇章。
黄羊洼镇地处敖汉旗北部,独特的沙质土壤、充足的光照与适宜的气候,为黄芪生长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黄羊洼镇立足资源禀赋,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核心抓手,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黄芪,让昔日的“薄田”蜕变为如今的“宝地”,让不起眼的“草根”成为乡村致富的“宝贝”。
采挖现场,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农户深耕劳作,也有朝气蓬勃的返乡青年挥洒汗水。“看到家乡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得这么红火,我果断回来加入了合作社,现在不仅能照顾家人,收入比在外打工还可观!”返乡青年小刘一边细心地给黄芪去杂、切片,一边笑着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用新知识、新技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让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愈发壮大,让家乡的土地绽放出更多希望。
敖缘态家庭农场负责人池娅辉的话语中满是丰收的喜悦:“今年合作社集中流转1200余亩土地种植黄芪,得益于科学管理和适宜气候,长势远超往年,预估亩产可达1800斤。按照当前5元/斤的市场行情测算,扣除各项成本后,每亩纯收益能达到2000多元。”从父辈口中不值钱的“草根子”,到如今实实在在的“金票子”,黄芪产业的崛起,正是黄羊洼镇立足资源禀赋、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的生动写照。
小小中药材,既是治病救人的良药,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良方”。敖汉旗黄羊洼镇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各村(社区)规模化流转土地,整合碎片化资源,通过“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在中药材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全流程,推广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有效提升种植效率与药材品质。产业发展带动2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有效拓宽增收渠道,更实现了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这味昔日生长于山野的“苦药材”,如今已成为群众奔向“甜日子”的“金钥匙”。
黄芪的丰收,不仅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更拓宽了敖汉旗黄羊洼镇的振兴路。敖汉旗黄羊洼镇将继续深耕中药材产业,加大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中药材种植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草根”经济释放更大能量,让药香飘得更远更广,让更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共享丰收喜悦,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