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敖汉大地,天高云淡,硕果飘香。全旗240余万亩玉米迎来全面丰收,广袤的田野上,一台台联合收割机轰鸣作响,一排排金灿灿的玉米棒倾泻而出,农民朋友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共同勾画出一幅壮丽恢弘的丰收画卷。
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与“世界小米之乡”,敖汉旗此次玉米丰收规模空前,既是自然对辛勤耕耘的馈赠,更是当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生动实践。
丰收的喜悦,根植于科技的强劲支撑。10月15日,在敖汉旗黄羊洼镇黄羊洼村,国伟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2000多亩玉米种植基地进入收获期,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进行作业。今年,合作社全部采用了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种植技术,该合作社负责人于国伟说:“我种了2000多亩玉米,亩株数6000多株,经过敖汉旗农牧局技术人员测产,平均亩产能达到2200斤以上,与去年相比亩产水平能多100斤左右”。
近年来,敖汉旗农牧局以稳面积、提单产为核心,以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示范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组装配套高产优质品种、北斗导航、水肥一体化、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措施。2025年,全旗落实玉米密植30万亩,辐射带动80万亩玉米均衡增产。
现在,在敖汉旗广袤的田野里,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像于国伟一样,应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实现了种出高产田、收获高产粮的目标。
丰收的画卷,由高效的农机勾勒。秋收时节,数万台(套)玉米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在敖汉大地上纵横驰骋,实现了玉米收割、剥皮、秸秆处理一体化作业,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采收效率。这种机械化、规模化的作业模式,确保了成熟的玉米能够及时颗粒归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农牧局全面摸排全旗农机具保有量与作业需求,加强农机调度与检修,已完成6500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成立6个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提供专项机收服务,筑牢玉米秋收安全防线。
丰收的价值,在产业链的延伸中不断放大。敖汉旗在确保玉米稳产增产的同时,着力推动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借京蒙协作的东风,敖汉旗以玉米种业为突破口,聚焦玉米制种,积极引进大北农集团旗下金色北农等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关键设施,总投资4370万元的“敖汉旗-金色北农玉米制种穗烘干加工仓储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340平方米已完工并迅速投入验收和使用,二期工程建筑面积3830平方米正同步推进。此项目配备2条1500吨智能果穗烘干线和2条自动化种子加工线,年烘干玉米种子7500吨,有效解决了2万亩玉米种子的果穗烘干难题,弥补了产业短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金玉满仓,穰穰满家。这240余万亩的金色丰收,沉甸甸地承载着敖汉人民的汗水与希望,生动诠释了“端牢中国饭碗”的敖汉担当。它不仅是当前农业生产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更是迈向未来、建设更高水平“粮仓”的崭新起点。丰收的喜悦,正转化为持续奋进的力量,在敖汉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奔涌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