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球疫情要点:
1.全球82个国家/地区日增确诊为198,151 例(见下文排行榜),比七天移动平均病例数减少了4%。
2.全球39个国家/地区日增病亡1,487 例(见下文排行榜),比七天移动平均病例数减少了89%。
3.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6 亿7068万例,累计病亡病例超683 万例。

其中2022年新增确诊最多为372,615,617 例,占比56%。
2021年新增病亡最多为3,619,079 例,占比53%。
全球总新冠病亡率为1.02%。其中:
2020年粗算病亡率*为2.18%;
2021年粗算病亡率*为1.77%;
2022年粗算病亡率*为0.34%;
2023年粗算病亡率*为1.39%。

4.当天0新增确诊国家/地区 114个,负新增国家/地区1个,占全球196个已发现新冠病毒国家/地区的59%。

5.说明: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时钟宣布全球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已达到80亿。鉴于目前未查询到各国/地区具体的人口数量,在计算单位感染人口数**时,仍采用此前的人口数量,即79.456亿。
***************************************
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
截至北京时间2023年2月1日6:20,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6 亿7068万例为670,681,053 例,按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全球人口约79亿4560万计算(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单位感染人口数(PICP)为12,即全球平均每12人中有1人确诊新冠。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十万例国家或地区有127个,累计确诊合计668,468,919 例,占全球总数的99.7%。

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印度、法国,累计确诊病例数合计为186,750,825 例。三国人口合计占全球总人口22.8%,累计确诊病例占全球27.8%。美国新冠疫情单位感染人口数为3,即美国平均每3人中有1人确诊新冠,印度新冠疫情单位感染人口数为31,法国新冠疫情单位感染人口数为2。

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百万例国家或地区有72个(人口数占全球77.8%),累计确诊病例合计为646,640,287 例,占全球总数的96.4%。累计病亡病例合计为6,491,379 例,占全球总病亡人数的95.0%。

累计新冠病亡病例数
全球累计病亡病例超683 万例为6,832,707 例。
自新冠疫情开始至今,累计病亡病例超万例国家或地区有66个,累计病亡病例合计为6,532,134 例,占全球累计病亡病例的95.6%。
病亡病例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病亡病例为1,108,385 例,即约每305人中就有1人死于新冠。
病亡率最高的国家是秘鲁,病亡率为4.88%,约每154人中就有1人死于新冠。

累计病亡病例排名前三位国家是美国、巴西、印度,累计病亡病例合计为2,336,199 例,人口占全球24.7%,病亡数占全球34.2%。

最近28天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
最近28天,全球累计新增确诊病例9,292,616 例,其中超万例国家或地区有40个,日本位列全球首位,平均日增确诊111,074 例。

最近28天累计新冠病亡病例数
最近28天,全球累计病亡病例135,608 例,其中超百例国家或地区有41个。
病亡病例数最多的是中国,平均日增病亡2,871 例,病亡率为30.21%。
病亡率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累计病亡80394例,病亡率为30.21%。
病亡率排名第二的是挪威,累计病亡442例,病亡率为18.51%。
病亡率排名第三的是瑞典,累计病亡1452例,病亡率为7.81%。

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
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98,151 例,比七天移动平均日增确诊病例207,314 例减少了4%。

全球共82个国家/地区报告有新增确诊病例,其中日增确诊超万例国家或地区有6个,共新增确诊165,263 例,占全球当日新增确诊83.4%。日本以单日新增确诊47,118 例占据世界首位。

日本 日增新冠确诊病例数比七天移动平均日增确诊51,601 例减少了8.7%。

单日新增新冠病亡病例数
全球单日新增病亡数为1,487 例,比七天移动平均日增病亡病例13,004 例减少了89%。

全球共39个国家/地区报告有新增病亡病例,其中单日新增病亡病例超20例国家/地区有11个,共新增病亡1,359 例,占全球当天新增病亡病例的91.4%。美国单日新增病亡数541 例排名世界第一。

美国单日新增新冠病亡数比七天移动平均日增新冠病亡463 例增加了17%。

注:
*粗算病亡率是指计算病亡率时把病亡和确诊视为同时发生,并没有考虑病亡发生在确诊N天之后。
**单位感染人口数(PICP:per Infected Capita Population)计算公式为人口数/累计确诊病例数,含义为每名感染者对应的人口数。
数据来源: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