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载真心帮扶 水足山绿情浓---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赵险峰富民村帮扶工作纪

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8-27 15:36
打印
【 字号:

 四道湾子镇富民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602户1969人。全村土地面积3.3万亩,但地处高原丘陵区,梁峁起伏、土地贫瘠,耕地陡坡多、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一代又一代的富民人在黄土地里“刨饭吃”,累弯了腰,压垮了脊梁,生活却没有多大起色。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旗级帮扶单位与各村结成对子,对口帮扶。富民村距离镇区35公里,山路崎岖,开车需1小时到达。加之村情落后,成了镇里的“老大难”。时任敖汉旗司法局局长的赵险峰知道这一情况后,挑起了这个沉甸甸的担子。

       2015年赵险峰第一次来到富民村。那时村委会的办公环境和村民劳作的手一样粗糙、质朴,木质的办公桌椅不时发出一声“叹息”,砖铺的地面打扫起来“尘土飞扬”。赵险峰局长将一切看在眼里,详细的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再次来村时,带来了崭新的办公桌椅,并为村里铺了彩砖的地面。村里人在心里欣喜,这个干部是来帮乡亲们办实事来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滴水愁死庄稼人。生活在大窝铺组、杜窝铺组和马架子组的9户13人贫困户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吃水困难。赵险峰了解这一情况后很是着急,多次联系旗水利部门前来勘察,2017年为三个村民组协调资金13万元,打深水井5眼,并解决了水电管道等配套设施。饮水入户后,70多岁的贫困户黄宝臣,非拉着赵险峰局长到自家喝一碗新井水沏的高沫茶,喝在嘴里的是甘甜茶水,留在心间的是帮扶情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撰山子组地处撰山子西坡下缘,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原有的自来水管道老化、年久失修,整组88户378人饮水困难。撰山子组是八十年代之前自然形成的村落,街道与街道之间、户与户之间缺少规划,院落分布复杂,施工难度大,村民对使用自来水意见不统一。赵险峰局长带领村两委召开户代表会议,挨家挨户做工作,消除各种阻力,最终达成共识。2019年9月份工程竣工,清冽的自来水流入了88户居民家中,至此撰山子组整组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富民村的田地大部分是旱田、山坡地,下一场雨要么顺坡流走,要么迅速被沙质土壤“吸干”,村民也习惯了种一坡打一簸箕煮一锅的老式耕种。如何让旱田、坡地变良田、增收田,成了一大难题,也成了带动村民增收的关键。2016年,赵险峰带领全村完成膜下滴灌工程6150亩。2019年赵险峰被任命为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经过大量实地勘察,决定在富民村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富民村项目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封育林4180亩、水保林196亩、坡改梯工程1150亩,修建节水沟7.2千米、作业路3.5公里,目前工程已全部完成。曾经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如今走在山间松风阵阵,走在田间梯地连片,走在村间红瓦映翠绿。

       几年来,赵险峰局长不图虚名,不搞形式,带领村民打水井、接通自来水,平地修路,封山育林,开展膜下滴灌、坡改梯等工程。经过几年的奋力攻坚,富民村的贫困人口由最初的96户149人,减至25户42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24户40人,未脱贫1户2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10%,村民生活条件、精神面貌明显改善。脱贫攻坚的路上,汗水、泪水、笑声、心声交织在一起,贫困户、帮扶人、帮扶单位连接在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脱贫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