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洼镇党委隶属于敖汉旗委,下设9个党总支,3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17名。近年来,下洼镇党委通过 “三个强化”打造先进基层党组织。
强化组织建设,实施规范管理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委把目标定在了“规范”上。一是示范引领带动,在草原村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点、党建带妇建参与乡村治理示范点、党建引领农牧业产业发展共同体示范点和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按照“一厅四室一阵地”要求,打造了全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示范点,改造党群服务中心一处,面积1000平方米。12个村党群服务中心、1个党群服务站、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施了“亮化工程”。二是推进“最强党支部”建设。建设最强党支部4个,实现软弱涣散党组织动态“清零”。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旗级光伏扶贫项目和镇级非地集体经济项目(光伏和养猪)、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差异性集体增收项目等,12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以上。共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10万元。四是加强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党建网格化管理,形成了由村民组长或党小组长任网格长(全镇共149名网格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担任网格员(全镇共875名网格员),每个网格员代表5—15户农户的“塔式”党建工作网格。
强化党建引领,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产业扶贫、金融贷款、生态扶贫、光伏扶贫、危房改造、京蒙协作、就业扶贫等措施持续发力,易地搬迁后续产业进一步巩固,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全镇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在遍访贫困户的基础上,开展贫困户回访行动,为贫困人口排忧解难。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委健全“党建联合体+产业化联合体”双向发展机制,精心打造了下洼镇党建引领农牧业产业发展共同体。通过机制共建、村企联建、共融共促等措施有效地带动了全镇谷子、蒙中药材种植和蛋鸡、生猪养殖以及手工加工等产业的发展。现已实现谷子种植6万亩,发展绿色杂粮基地20万亩,蒙中药材种植1万亩,生猪年出栏20万口,蛋鸡存栏123万羽,年产鲜蛋1万吨。镇集体经济合作社顺发生猪养殖场通过“光伏+生猪养殖”经营模式,每年为12个村分红5万元以上,带动5993户农户(占全镇总户数的46.6%)户均增收2700元,带动贫困户1020户(占比80.6%)1987口人脱贫增收。融合市、旗两级妇联,启动了红色手工坊(即扶贫加工车间),建设销售直播间1处,有效增加了农民增收渠道。打造“党建带妇建参与乡村治理”示范点,通过成立手工加工合作社、融合妇联、依托专业合作社发放巾帼互助资金等,助力贫困和留守妇女就业增收,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
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打造过硬队伍
党委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强班子、带队伍”的主要抓手,始终将党员作风建设作为首要点,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及时开展扫黑除恶、干部警示教育、谈心谈话、“四官”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有效地净化了政治生态环境。共推选旗级“清风干部”9名,评选镇级“清风干部”20名。2020年共处理党员2名,其中撤销党内职务1名,党内警告1名。开展排查整顿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工作中,共排查2012年11份以来发展的党员213名。
把注重提升党员素质作为出发点。规定有三名以上党员开会必须重温入党誓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办了5期“党委书记讲党课培训班”。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力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有关要求,发挥好微信公众号、微信平台等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监督管护作用。完善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在下洼村建设400平方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处,进一步开展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扫黄打非、人居环境整治等宣传贯彻工作。
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切入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设立临时党小组57个,376名党员干部执勤轮岗24小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镇党员共捐款89417元。
把抓好重点工作作为落脚点。广泛宣传《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把握民族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四是统战工作规范运行。建设下洼镇统战服务中心1处,协调政协、工商联等各界人士,搭建活动交流平台,选聘名誉村主任7名,助力全镇各项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