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金秋,硕果盈枝。自今年6月以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广袤田野与首都北京的巨大市场之间,因京蒙协作的紧密纽带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第八批海淀区挂职干部团队扎根敖汉,以消费帮扶为核心抓手,通过系统谋划、精准对接、多维宣介与机制建设,成功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助力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取得显著突破,探索出一条从消费帮扶到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夯实基础与精准对接:绘就优品地图,构筑进京快车道打通销售渠道,首要在于让市场“认得清、找得到”敖汉好物。挂职团队从顶层设计入手,系统梳理当地特色资源,精心编制《敖汉旗特色农产品手册》。这本敖汉优品的“百科全书”与“精品名片”,汇聚了小米集团、沙漠之花、中敖每日鲜等34家代表企业,重点推介敖汉小米、鲜食玉米、风干牛肉等100余种特色产品,并利用京蒙资金印制推送,为大规模市场推介奠定了坚实基础。手握“产品地图”,团队主动化身“红娘”,全力搭建产销直通桥梁。他们积极牵线,促成首农集团消费帮扶双创中心赴敖汉考察对接,并深度绑定海淀区消费帮扶双创中心(锦绣大地),本年度已实现销售额431.38万元,客户覆盖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总工会、滴滴集团等57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同时,推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海淀区近十所集团校、幼儿园等学校以及超市发、幸福荣耀等商超与敖汉企业建立直接联系,仅9月采购额即超百万元,其中,源自四道湾子镇的金丝蜜瓜作为“致富果”与“甜蜜使者”,今夏在京销售额突破200万元,使敖汉农副产品成功进入北京高校、企业及市场的日常供应体系。 挂职团队考察调研金丝蜜瓜产品多维宣介与品牌塑造:从京城展销到文旅融合,提升品牌影响力为打破“巷子深”的局限,敖汉旗挂职团队创新采用“线下展销+线上直播+渠道洽谈”三维模式,于金秋十月在京成功策划多场活动。凤凰岭非遗游园会等三场展销联动,当日销量即破十万单,并与百余家渠道商建立联系,推动消费者从“一次性尝鲜”转向“持续性消费”。其中,“敖汉好物进北京”大型推介活动成效显著。在海淀区AI原点广场的主会场汇集26家企业、9大类217种产品,宛如一场“敖汉绿品博览会”,有机小米、手撕牛肉、小米油、菌子酱等产品吸引众多市民踊跃购买。活动更以“集中推介+五进活动”模式,将展销延伸至小米园区、上地软件园、西北旺万象汇等核心点位,系统呈现其“生态、绿色、有机”特质,极大提升了市场渗透力。在海淀区AI原点广场举办敖汉旗绿色农畜产品进京推介活动同时,敖汉旗借助北京国际非遗周平台,紧扣“八千年文化厚度”定位,向外界展示其从“华夏第一村”到世界旱作农业起源地的深厚底蕴,成功实现文化输出与产品推介的双赢,为品牌注入持久动人的文化内涵。 敖汉旗农副产品参加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活动深入基层与务实解难:从田间地头到社区邻里,彰显帮扶真情谊帮扶工作的成效,最终要落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挂职团队深入一线,务实解难。当获悉黄羊洼镇苹果滞销,他们迅速调动海淀资源,邀请北京配送企业直接赴产地考察,当场收购2万余斤苹果,为农户创收6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此外,团队推动敖汉好物深入北京社区腹地。在常住人口超万人的海淀区石油大院社区,“丰收共享 邻里同乐”秋收大集火热举办。敖汉的沙地红薯、沙棘果汁、小米锅巴等产品通过试吃获得热烈反馈,原生态的敖汉小米更是成为明星产品,全天吸引超2000名居民驻足,成功打通了从草原产地到北京市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培育动能与着眼长远:激活内生动力,共谱协作新篇章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消费帮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挂职团队大力培育本土电商人才,联合快手平台开展“青耘北疆”青年主播技能培训,为110余名农牧民、创业青年提供从短视频制作到直播带货的全链条技能赋能,并为优秀学员提供官方流量扶持,为敖汉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电商新农人队伍。京蒙协作的深入推进,更离不开两地政府的高位推动和长效机制建设。10月下旬,海淀区商务局组团赴敖汉开展深度产销对接,围绕优势产业考察13家企业,并就产品包装、供应链优化等提出适配北京市场的建议。此次对接促成两地企业签署68份合作意向协议,覆盖粮、油、肉、奶等多个品类,标志着敖汉旗农副产品进军北京市场进入了规模更大、层次更深、合作更稳的新阶段。 海淀区商务局组团赴敖汉开展消费帮扶产销对接活动山海情长,未来可期。从系统谋划到精准落地,从产品推介到品牌塑造,第八批海淀区挂职敖汉旗团队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京蒙协作消费帮扶的精彩答卷。无论是“敖汉好物进北京”活动中217种产品的集体亮相引发的采购热潮,还是累计超6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飙升至282.41亿元的“敖汉小米”品牌价值,都印证了这条多向发力帮扶路径的正确与高效。敖汉旗与海淀区,正携手共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记者:李 盈 通讯员:王海星)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