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看了电视剧《狂飙》,其中黑白两道的博弈和复杂多变的人性,让我感触颇深。剧中的两个情节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孟德海没贪一分钱,却因为忽视家风建设,最终被女婿杨健拉下深渊;另一个是陈书婷,她拼了命想把儿子拉到白道上,不肯让儿子沾染“集团生意”,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她拼命往外拉,儿子却拼命往里跳。家风的重要性在这两个人身上,体现的是一览无余。静下心来思考,戏里戏外都在警示我们:党员干部要照镜自省,不断强化家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
党员干部要立好家风家规的“风向标”
剧中,安欣和高启强的父母都是在自己13岁时去世的,同为孤儿,安欣作为警察的遗孤,在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安长林的教育和影响下,成长为一名正直、睿智、勇敢的人民警察。他传承到的家风家规“风向”就是:为了公平正义,即使是最亲最信任的人,只要案情需要,也要调查,直到把罪孽连根拔起。“长兄如父”的高启强,也尽了最大努力满足弟弟妹妹的一切需要。实际上,这种无节制的溺爱,间接影响了弟弟高启盛后来的目中无人、霸道狂妄。而且,他一步步“黑化”的过程,正是对弟弟无节制溺爱的结果。
相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人生结果,固然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家风绝对是核心因素。由此可见,良好家风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不可低估,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家风家规的地位作用,在继承家规这一传统道德遗产时,要赋予家规以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充分结合自身工作和家庭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将家风家规融入家庭成员的言行、血脉之中。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更要通过监督检查、案件查处、宣传引导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家风建设,带头抓好家风,管好亲属子女。
党员干部要当好家风家规的“领头雁”
剧中,村长李有田的儿子李宏伟,张口就骂人,举手就打人,为所欲为。父亲不仅不管束教育,为了诬陷高启强,还指使儿子李宏伟怂恿村民李青,让他以为父报仇的名义绑架高晓晨,间接造成了李青的死亡。他的儿子想出了嫁祸杀人的毒计,他不仅不担心,反而说:“死小子,坏的像我”,以此为荣。父子二人带村民同高启强就餐时,李有田不时用眼神跟儿子交流,让儿子撒泼唱“白脸”。事后,李宏伟还挑衅道:“你就是一个臭卖鱼的!记住我,我叫李宏伟!”说完扬长而去。后来,李宏伟被一条冻鱼夺命。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李有田,理想信念完全丧失,经常带儿子和群众打砸闹事,不仅做不了儿子的榜样,更做不了群众的榜样。最终,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葬送了父子二人性命。
李有田父子二人的下场,再次证明了家风才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纽带。好的家风能在点滴浸润中形成无言的教诲,也能在不经意间点燃孩子人生的一盏明灯。所以党员干部要带头立好家规,带头执行好家风家规,做好言传的同时做到身教,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后辈树立起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标杆,时时处处恪守公仆情怀,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担负起“大家长”的责任。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更应先行一步,从自身做起,从个人家庭做起,自觉涵养良好家风,不断传承良好家风。
党员干部要做好家风家规的“监督员”
剧中,孟钰作为警察家属,却从未理解过警察这一职业,她不懂安欣,也不懂杨健。杨健没有雄厚的家境,尽管孟钰不曾嫌弃,可是他想要自己配得上孟钰,于是虚荣心作祟,便踏上了高启强的黑船。这时候的他,终于有了更多的物质,可却抛弃了当初入警时的初心。而孟钰靠着他过着优越的生活,从未想过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妻子的孟钰,既没有吹过“枕边风”,更没有做好“监督员”。一个无所谓,一个利欲熏心,最后把整个家逼入了末路。
孟钰的悲哀,就在于她忽视了家风建设是需要通过价值观进行引导的。每名党员干部对亲属和子女不能不闻不问,不能不加约束,不能听之任之。要坚持把管教功夫下在平时,密切关注亲属子女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言行,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和制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党员干部不仅自己要廉洁自律,还要做好家中的“监督员”,一旦发现家庭成员有利用自己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苗头,就要坚决制止,将违纪违法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天然的“免疫力”,纪委监委也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要从严要求自己,一方面要进行自我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治;另一方面要主动接受党组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监督,切实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自身正”带动实现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